“西大红”银发讲堂系列之

格律诗鉴赏与创作漫谈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19 16:18
浏览次数:

    11月14日下午,西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晓黎受邀做客“银发讲堂”,以“格律诗鉴赏与创作漫谈”为题,带领国家治理学院两百余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穿越千年诗史,探寻格律诗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醇厚的“银发”力量。

作为兼具学术深度与生活温度的文化分享者,徐晓黎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初唐至晚唐的诗歌发展脉络。从骆宾王“曲项向天歌”的少年意气,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豪放;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人生感悟,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主张,他将诗人境遇、诗歌内涵与历史时事紧密勾连,深入解读新乐府诗派等重要流派的精神内核,让同学们深刻领悟格律诗“诗以言志、诗以载道”的文化基因。 

在鉴赏教学环节,徐晓黎介绍了古体诗、近体诗与现代诗的核心差异,重点阐释了格律诗的“双重之美”。以“千古第一律”杜甫《登高》为例,他逐句解析诗歌在押韵工整、对仗严谨、平仄合规上的极致追求,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朗朗上口的“音乐之美”与结构匀称的“建筑之美”。谈及创作技巧,他将押韵、平仄、定式等核心要素通过周恩来、苏轼、王勃等古今名家的经典诗作举证,使抽象的格律规则转化为易懂易学的创作“路线图”,为初学者点亮实践明灯。

“诗歌创作既要守格律之‘形’,更要铸真情之‘魂’。”在实践指导环节,徐晓黎强调,一首好诗需历经立意、选题、规划的完整过程,唯有将个人感悟与时代脉搏相融,才能让格律形式成为情感表达的加分项。讲座尾声,他深情寄语学子:“欣赏格律诗,就是欣赏一种克制的奔放,在形式与内容的共鸣中,能获得独一无二的汉语审美体验。”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有文化脉络的系统梳理,又有创作技巧的实操指导,现场掌声与会心赞叹交织,让千年诗韵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此次“西大红”银发讲堂是离退休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将“五老”精神赋能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将持续依托“银发讲堂”这一优质平台,汇聚老专家、老教师的智慧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文化根基。

(撰稿:杨雅寒     图片:杨雅寒    编辑:刘兰英  吕健    审核:余小蓉 熊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