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关工委:
为深入贯彻中国关工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的意见》(中关工委〔2013〕16号)、教育部关工委《全国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教关委函〔2024〕15号)、重庆市教委关工委《全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渝教关办发〔2025〕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西南大学二级学院(部)关工委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西南大学“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活动。
一、建设主体
西南大学各二级学院(部)关工委。
二、建设标准
(一)领导班子建设好
1.班子任命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领导班子由二级学院(部)党委任命,确保组织领导的权威性与规范性。
2.班子组成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主任由学院(部)党委书记担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常务副主任由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或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党员担任,发挥经验优势;副主任由学院(部)党委副书记担任,统筹协调日常工作。
3.班子职责
(1)深刻领会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2)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到工作领导到位;
(3)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做到组织协调到位;
(4)为关工委工作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做到关心支持到位;
(二)“五老”作用发挥好
1.工作队伍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常驻“五老”不少于1人,广泛动员“五老”参加“西大红”五老服务团不少于3人。
2.工作平台
依托学校“西大红”五老服务团等特色资源,结合学院(部)专业特点,组建至少1个特色鲜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团,成员人数不少于3人。鼓励“五老”结合自身专长,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可与学校“西大红”“西小晖”特色服务团深度融合,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工作培训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每年至少选派1人次参加关工委工作专题培训会,不断提升“五老”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关工委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三)机制建设执行好
1.机制建设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设立至少1名青年教师委员和1名学生委员,学生委员原则上由院(部)学生会主席或团委副书记担任,拓宽工作覆盖面;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工作计划和总结、纳入党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定期召开办公会,每年至少向党政领导汇报一次关工委工作;年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表扬;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
2.制度建设
建有完善的工作、会议、培训、请示汇报、经费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等规章制度。
(四)工作条件保障好
1.经费保障
各二级学院(部)关工委需切实保障工作经费投入,年度预算应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求,确保经费充足。
2.激励保障
为二级学院(部)关工委担任领导职务和坚持日常工作的“五老”提供必要的交通、通讯、误餐、图书资料等工作经费;按现任同级职称教师课时费标准给予为学生作报告、讲党课和参与教师培训的“五老”发放相应补贴;对主持二级学院(部)关工委日常工作的常驻“五老”可按本单位返聘人员有关规定发放相应待遇;开展传统节日期间关心慰问。
3.办公保障
各二级学院(部)应为关工委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五)活动经常效果好
二级学院(部)关工委每年必须组织开展2项主题活动,至少2项品牌活动或特色活动,上报活动信息2次以上。
1.主题活动:“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读懂中国”活动。
2.品牌活动:院士(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老校长下乡活动及其他上级关工委部署开展的品牌活动。
3.特色活动:可结合本学院(部)实际,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教育活动,如青蓝工程、大思政活动等。
4.日常活动:党建指导、关爱帮扶、思想教育、普法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五老”助“双减”等。
三、建设周期
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从2025年开始,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建设情况与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考核挂钩,原则上经过三个周期(2025年—2030年)的建设行动,实现二级学院(部)“五好”关工委全覆盖。
四、工作要求
(一)各二级学院(部)关工委要充分认识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对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结合全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行动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行动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做法,保证建设行动顺利开展。
(二)二级学院(部)关工委对照建设标准开展自查自评,完成80%以上为合格。2025年度自评合格的请于2025年11月24日前将附件1、2报送至学校关工委办公室。学校关工委验收后,将合格单位名单报送至市教委关工委。市教委关工委将对报送单位进行审核、认定、备案。
联系人:杨雅寒
联系方式:68253617,ggw@swu.edu.cn
附件:1.西南大学基层“五好”关工委申报表
2.西南大学基层“五好”关工委考评细则
西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5年9月15日